close

 

第一講小說史研究與文化意識

 

一、小說觀念的巨變  

    二十世紀以來,小說的發展處在一個巨變時期。特別是從晚清到「五四」以後,無論思想傾向、藝術形式和思潮流派,都呈顯出一種跟古典小說完全不同的面貌。

 

二、「多元互補」的研究策略

()現代小說的多元層次

1.小說乃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但這種反映現象是非常曲折的,首先,通過作家心靈為紐結,牽動著生活-作家-作品-讀者等層面。

2.實際上是人類智慧行為的一種結晶。

3.文學本身不全然是文學,因為文學不可能在一個封閉的、獨立自足的領域裡運行。它必然受社會其它方面的因素對它的滲透與影響,產生互動的關係。例如政治、經濟、文化、心理、風俗等因素皆有關係。

4.因此,現代小說是一種開放的體系,亦必須採用開放性的視野進行觀察與閱讀。

 

()多元研究法的實踐

1.民族誌觀點。例如沈從文的小說可以將之視為中國偏遠地區少數民族的民族誌;若從民俗學角度,連結地方文化(楚文化)進行研究,亦能解讀諸多新見解。

2.心理學對於新文學的影響。如郁達夫、施蛰存、劉吶鷗、穆時英等作家深受西方現代心理學、變態心理學或佛洛依德的學說影響甚深。

3.宗教學知識。則能將蘇曼殊、許地山、蕭乾的作品進行深透的研究。

4.文獻學或考據學的方法。諸如對於作家的身世背景、散落作品集以外的創作進行研讀。

5.總而言之,必須以審美的和歷史的尺度來統一這種多元互補的研究方法。而能夠深入的就是以「文化意識」的角度觀看現代小說,能夠為作家、作品、文學發展史之間進行多元而有原則的評價。

 

三、文學分期模式

 

(一)此係以文學本位觀和多元互補的研究法所延伸而出的命題。

()過去乃是以社會政治進行分期。

()但實際上中國現代文學皆必須以文學變革等文學史的角度作為分期的標準。

().諸多學者對於中國現代小說分期,有以下的輪廓:

1.清末小說的影響。清末譴責小說和政治小說浮現國家民族觀念的理念。

2.民國初年鴛鴦蝴蝶派的言情小說現身,象徵晚清以降的理想價值貶值。

3.五四時期。產生「人的意識」和「歷史意識」的覺醒。

 

()回歸文學本體的交叉分期法:

大致而言可以分為二期:

1.鴉片戰爭(1840)至民初五四運動,為近代文學。

2.五四至1949年,為現代文學。

 

但是這種分期法,卻是以「政治」作為分期的原則。就本質而言,政治和文學的分期是不同的。鴉片戰爭至戊戌變法(1898)的作品,並不是具有實質意義的近代文學,並不存在民族或愛國意識。再者,當時的文學體制仍還處於古典文學的範疇中,總體格局仍是傳統的路線。

 

所以,交叉分期的原則,必須是以文學內涵的豐富性和文化層次的多樣性進行統一。各種文學形式(例如小說、詩歌)發展的分期應有交叉,呈現其千姿百態的內涵,而不是整齊劃一而單調的觀看模式。

 

四、結構與功能

 

()亦能將文學(小說)視為獨立的體系,並存在著其特定的結構。

()此種結構觀念,仍能以傳統文學的鑑賞進行研究。

()如果將文學視為一個總體的結構,內部便會出現流派。

如五四小說流派有:

1.「人生派」(文學研究會)

2.「浪漫抒情派」(創造社)

3.「鄉土寫實派」

這些流派之間會相互補充、競爭、推動,使得結構不斷分化與重組。

 

()不同的文學層次

1.以五四來說,分:

(1)新文學的層次。這是帶有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的比較精緻的文學層次。

(2)舊派文學或鴛鴦蝴蝶派章回小說的層次,屬於一種市民文化的層次。

(3)民間文化的層次。如傳統戲曲的風行,亦成為小說的素材。

 

2.現代小說的層次亦存在著參與歷史的傳統,如「懺悔意識」。

懺悔意識有:

(1)宗教性

(2)神學性

(3)人性

(4)奴性

(5)歷史性則成為統馭上述懺悔意識的層次,例如魯迅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將個人的思索投射至整個大時代、民族和文化史進行檢討改革,以獲得新生。

 

五、結論

 

   關於現代小說的研究經過敘事、抒情與理論等階段的探索,應該要邁向綜合的階段,融合敘事、抒情、象徵各種各樣的因素,以及具體的歷史事實,建構一個的宏大體系。本課程將以此為目標,結合作家、作品與時代面向,提升修課學生鑑賞小說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沒有水的游泳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