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 |
一、小說文本 麥田出版社1998年,p405~416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卷28,2006,P149-170 |
參考書 |
1.《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 海風出版社 |
課程講義網址 |
http://astching2013.pixnet.net/blog |
整體教學目標 |
小說乃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但這種反映現象是非常曲折的,首先,通過作家心 靈為紐結,牽動著生活-作家-作品-讀者等層面。所以小說實際上是人類智 慧行為的一種結晶。文學本身不全然是文學,因為文學不可能在一個封閉的、 獨立自足的領域裡運行。它必然受社會其它方面的因素對它的滲透與影響,產 生互動的關係。例如政治、經濟、文化、心理、風俗…等因素皆有關係。因此 ,現代小說是一種開放的體系,亦必須採用開放性的視野進行觀察與閱讀。因 此在課程設計中,以多元研究的方法實踐,引導學生在作品、文本的基礎上結 合不同觀點深入探索。 |
教學方法 |
就本學期之課程規劃,共涵蓋十一個主題,唯考量課程時間、學生程度及內容 之適切性,本學期從中挑選四個議題(有「*」符號者)進行作業要求、分組 報告並進行思辨性之討論活動。 ,教師講授過程,不僅可指導學生解讀作品,亦作為帶領學生結合作品與議 題之示範。 指定閱讀,學生可於閱讀篇章中擇一撰寫閱讀心得。 選篇章與單元議題,先作口頭報告;待各組報告完畢,進行開放討論;討論 結束再由教師與TA進行總結。 小說」兩單元並結合指定小說文本及相關論文,先進行分組報告與討論。各 組以所選篇章與單元議題,先作口頭報告;待各組報告完畢,再進行思辨性 之課堂討論。 2.兩次思辨性之課堂討論,恰可結合「性別角色」與「時代」 蛻變之課題,使學生得以透過文學視窗,觀察「性別」在現代化過程中的蛻 變與軌跡,符應課程之教學目標。 緯。於有限之授課時數中,深植解讀小說文本之基礎。全學期課程以數個攸關 生命、性別、社會、小說形式、小說風格之議題為綱領,至於文本之選擇,則 依議題之所需,從現代小說中選擇適切之範例,作示範性之分析與導讀。講授 之外,指定學生於課後選擇思想深刻,語言精美且具代表性、典型性之小說作 延伸之閱讀,並依課程設計之單元主題,舉行數次分組報告與討論。 |
中文課程簡介 |
本課程涵蓋攸關生命、性別、家庭、倫理、社會、政治、文化等議題,此一設 計將可培養學生作為為現代公民的素養與思辨能力、了解並尊重性別差異。舉 凡社會問題的思考與批判,對社會現象之觀察與關懷,個人或社會問題之發現 、思考並解決。透過作品豐富多元的主題與內容,學生可以體認現今社會的多 樣性、多元族群及文化內涵。面對日常生活與專業情境中所常遇到的倫理難題 ,透過文學作品的反映,能學習運用道德推理及理性判斷來面對倫理議題。對 生活世界中公共領域之事物與個人之生命情境,透過文學的形式產生統整性價 值之體會,提昇體認層次,豐富美感之領受與實踐。 |
英文課程簡介 |
The course is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which aim to reinforce students’basic liliterature knowledge. Under these two categories, there are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fiction, the selected readings of chinese modern fiction.The units that contribute to students’intensive, immense literature learning mastery and provide a guide for future advanced literature learning. recognition and enhancement of student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ains basic literature knowledge. Under these two categories,that intensive, immense literaturelearning mastery and provide a guide for future advanced literature learning. methods, students can build up their learning bases both in width and depth. |
成績考核 |
1.平時成績【50%】 |
師生互動時間 |
每週二10:00-12:00 13:00-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