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六講現代主義與意識流小說

一、社會背景

()1945年臺灣光復,開始進入戰後國民政府時期。

()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變,導火線乃是二月二十七日臺北市查緝私煙事件。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

()戰後日本投降與國民政府遷臺所帶來各省的風俗,皆為臺灣文化帶來不同的發展契機。同時,臺灣社會則開始進入所謂的「戒嚴時期」。

()1950年代,在美國的支持下,產生一個相對於共產中國的「自由中國」體系;在反共意識形態的操作下,臺灣社會同時也進入思想和言論管制的「白色恐怖」年代。進而使臺灣文學喪失個體的自主性,淪為附屬於戰鬥文藝旗下的小兵。

()1960年代,更是國民黨更加嚴密控制臺灣的時期。若干中央的單位,如警政機構、交通單位,甚至財經生產事業,皆由軍人出任主管,使臺灣政治充滿了軍事色彩。同時知識份子受到的壓迫有增無已,例如1960年《自由中國》雜誌雷震案,1966年發生的臺大教授殷海光事件等

 

二、現代主義(modernism)的發展

 

()時代的產物:苦悶的政治環境,一個追求內在世界的現代主義(modernism)適時而起。

()雜誌的影響

1.1956年由夏濟安、吳魯芹等創辦的《文學雜誌》,為臺灣現代主義文學之先驅。

2.1959年《筆匯》創刊,介紹許多國外重要的文藝思潮和代表作。

3.1960年代,現代主義的風潮正式席捲臺灣的文壇。19603月臺灣大學外文系學生白先勇、陳若曦、王文興與歐陽子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即可窺見端倪。創辦主旨在於因為對舊有藝術形式和風格不滿,所以要建立一種新的更符合現代社會與現代情感的藝術理想。

 

()現代主義的本質

1. 0年代的現代主義之所以蔚然成風,自有其『內在真實』(inner  reality)

2.回溯西方

自十九世紀末因資本主義、工業化、都市化的危機,引起人民對世態的不安與焦慮,本質上它是對其現代文明的危機意識,並產生對人類歷史發展失望的哲學焦慮。」於是,作家只好轉向「內心世界尋找出路,加上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學說之影響,更使大部分作家否定客觀外在世界之真實,他們放棄外在表象的真實,追求屬於自己的超現實(surrealistic)世界,進而肯定潛意識或者深層的心理意識、夢境,才能反應人類內在世界的真實,人類真正的自我乃至世界的內在奧秘。

 

3.臺灣的現代主義:流亡圖像的展現

在臺灣六0年代,現代主義對於作家而言亦為「危機意識」的展現,因為先前戰亂和流離所帶來的焦慮、孤絕、失落、不安、無根」,也在作品中呈現了臺灣有史以來最為特殊的「流亡圖像」。

 

(1)內在流亡(internal exile)

其一為內在的流亡,亦即國內流亡,這類流亡者對國內政治體制、一元化意識形態,感到強烈的不滿。這類的流亡並不作正面的挑戰,而是利用文學批判、揶揄當時政治、社會現象,並抒發個人孤絕疏離感。

(2) 外在流亡(external exile)

另一種是外在的流亡,是自我放逐或為政府刻意放逐,縱身異域、流落陌生國度,除了精神放逐,肉體亦遭放逐,60年代的留學生文學(如於梨華、聶華苓)可視為此一類型之代表。

 

三、作品舉例

 

大致上,當時的作品,皆和西方文化潮流的影響有關。陳映真〈我的弟弟康雄〉、〈鄉村教師〉、〈第一件差事〉,充滿了死亡與瘋狂的影像,標示了他們孤絕的生命型態。」王文興〈最快樂的事〉中,述及主角自殺的行為「顯然自我解放的性經驗,並非真實人生的存在意義,亦非最快樂的事。」而白先勇〈芝加哥之死〉與〈謫仙記〉,小說場景跨越臺灣、美國和中國大陸,反映出小說人物認同的危機,最後採取自殺作為終結的方式,呈現失根與疏離的寂寞氛圍。

 

四、現代主義的技巧之「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現代主義作家面對徬徨無依的心靈世界,便以意識流作為呈現的形式。例如水晶〈沒有臉的人〉、〈悲憫的笑紋〉,七等生〈放生鼠〉、〈精神病患〉與白先勇〈遊園驚夢〉等等。意識流的特色,乃在改變中國傳統文學語言時空的依序化,進一步展現文字對抽象世界的描寫,使其本身意涵有所象徵、擴展、聯想、深化。」用這種方式,呈現出現代人內在精神世界。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意識流這個概念最早應該追溯到心理學家 William James。而它在文學方面的應用,則產生了意識流小說。其實文學接受新觀念的反應總是比較慢,而在台灣許多理論的接受更是慢多拍,因此才會覺得意識流好像很新穎,其實這種概念已行之有年了,現在已不是主流,在文學、電影之中雖仍有應用,但都屬小規模的使用而已,如 James Joyce Virginia Woolf甚至 John Fowels一樣大量運用的例子已屬少見。易經中也有談到,可以用「極」,不可以處「極」,意識流這種極端實驗性的東西,小量運用效果很好,但若大量運用,則會造成作品的晦澀、難懂。
       意識流小說與傳統小說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將傳統對外在事物的敘述轉化,變為對人們內在心靈的探索。因此在意識流小說中,充滿了故事人物的心路歷程,卻較缺乏對外在事物的敘述與描寫。由於人的心靈時間無限寬廣,所以意識流小說家可以將敘事停留在某一時間的某一點,開始敘述故事人物的內心世界,然後再回到現實之中。因此,僅僅幾秒鐘的時間,小說家卻可以花上數頁甚至數十頁來寫,而這就時間的邏輯來說是不可能的,一個讀者閱讀都要好幾分鐘了,而這居然是發生於一兩秒之間的事?由於這種「剎那」與「永恆」的對比,形成了意識流小說的一個特色。如白先勇的《遊園驚夢》,故事主角常逸離現實,回想往事,而二十幾年前的往事便經常藉由意識壓縮成了幾秒的片段,這就是一種意識流。另外像 Woolf  Mrs. Dalloway,其中有一幕是一個停格鏡頭,場景是大街,頓時街上行人的意識湧上字裡行間,讀者 (或敘述者) 好像變成通靈人士,在這停駐的一秒中感到了大家的想法,至於誰想了那一句,誰也不知道。借由這種手法,劇中人常會有種頓悟 (epiphany),因而有種新的體會。

「意識流小說」

二十世紀以來,人類在個方面的發展如日俱增,現代思潮更是不停頓的發生前所末有的變化,在做為人、社會、文化領域的思維方法現象當然的表現在作家們的筆下。作家們在不滿足中探索尋找新的表現方式,突破傳統小說由作者本人從外部描寫人物性格的框框,要讓書中人物自己直接展示他的思想活動。因而產生了意識流小說。後來又相繼產生了超現實主義和存在主義現代流派。在意識上以弗洛伊德潛意識象說為基礎營造出似真非真,似幻非幻的看似真實又非現實的超現實意識與境界。法國哲學家利。柏格森提出“真實”存在於“意識的不可分割的波動之中”跟著人物的意識流動來刻劃人物。這是意識流小說的一個因素。至於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論點認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一種斬不斷的“流”,而不是片斷的銜接,因此稱之為“思想流、意識流,或主觀生活之流。”他還指出這種“意識流”往往具有變化多端和錯綜復雜的特點。威廉詹姆士的論說不但確定了“意識流”名稱,也從此為小說家們開創了一種新寫作技巧起了一定作用。意識流小說的作者不再老老實實地搬弄實實在在的基原框式,不再把生活的原來形貌認真的裝套在小說文字中,而是更加深刻的探求並表現人物內心變化,精神模式,思緒錯綜復雜和深層心理活動。打破了傳統小說裏,作者控制一切,由他介紹人物的思想感情,編串故事情節,出頭露面評論說教,而不是讓人物的精神世界,特別是深藏在人物內心的隱微活動如實自發的展現出來的做法。提出了“作家退出小說”的口號,使其中人物直接表白他的思想意識,不讓作者從旁邊描述。意識流小說的作家們還通過想象創造客體,從而表現主體。這時的客觀思維只是起到提供素材的作用。在看柏格森關于“心理時間”的說法,的確是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意識流小說作者在小說結構和時間上的處理與安排。他注釋了“心理時間”,把普通人所理解的,以空間延伸的,時刻和表現空間寬度量數認定的時間概念,轉換成“心理時間”的運用。“心理時間”則是各個時刻相互滲透、表示強度的質量概念。越是進入意識的深處,“心理時間”的概念就越適用。因此意識流小說家據此打破傳統小說以時間為序的結構,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般時間順序排列彼此顛倒,甚至互相滲透的寫作方法進行創作。

 

 

   從「意識流」到「意識流小說」     

1.現代文藝創作的一種重要方法。原意指人們內心的意識活動,猶如流動不停的小溪,不受理性的支配和切割,後成為表現人的意識流動狀態,從而達到真實的文藝創作方法。其特點是:注重對內部流動的意識,特別是潛意識的描寫,試圖直接表現連續發生的種種心象、情緒和記憶。

2.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首先提出這個概念。他在《心理學原理》一書中指出,意識並不是片斷的連接,而是流動的,用一條河或流水來譬喻是最恰當的。

3.佛洛依德的潛意識理論,把意識流的理論推進了一大步。他認為潛意識是精神的真正實際,藝術不過是反映潛意識活動的「白日夢」,既誘發往事的蹤跡,又表達了未來的願望,使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繫在一起。

4.在文藝創作上,為現代派作家所廣泛採用。起先作為文學技巧是「內心獨白」的同義詞,後來成為一種小說文體。代表性作家有:

法國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追憶逝水年華》
愛爾蘭  喬伊斯(
James Joyce ,1882-1941)《尤利西斯》

英國    伍爾芙(Virginia Woolf,1882-1941)《波浪》

 

*意識流作品的寫作特徵

一反傳統的敘事常規和心理描寫,在時序上將過去、現在、未來交鐵和疊合,使它們相互滲透和銜接,跳躍穿插,注重內心的獨白和自由聯想,以大量的象徵手法來為意識流動尋找等值物和寓義,在語言上往往背離正常的語法規則,省略標點符麓,從而產生多義、夢幻的印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沒有水的游泳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